今年观影小记

注:原载于Qing博客,现稍作修改收录于此。

今年本着提升生活质量,支持正版影视的宗旨,为整个电影市场创造了差不多两百人民币的价值,与不同的五批人,看了五部电影,想着年底财政赤字严重,《那些年》大陆上映又遥遥无期,今年走进电影院的机会似乎已经没有了。

往年进电影院多是学校组织或者为了丰富暑期生活订的观影票,一个暑假可以看十部电影的样子,但对这些电影最大的印象却是观后感,就好比小时候看书要写观后感,观后一定要感的东西总令人反感,而且所感必须积极向上不少于八百字,比如有时候一本书我的感觉只是不知所云,不值再读,或者一部电影就是烂片的感觉,就是现在用围脖140字足以概括的那种,但必须违心的写这是本好书,开卷有益云云,还要屁话连篇凑满八百字,那时没有百度,对于我是何等痛苦。于是一度导致我对于要观的东西产生反感的情绪,从此不爱看书。

今年第一部进大荧幕看的是《功夫熊猫2》,第一次看3D电影,对一个近视患者来说不算是美好的回忆,天生鼻子塌的我架一副黑框已经老是往下掉了,再加上笨重的3D眼镜,大概每看五分钟就要整一次,一场电影下来鼻梁痛苦不堪,多希望电影院直接发红绿两片膜贴在眼镜上。之后的《哈七下》同样是3D,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,因为没钱买不起IMAX的票,或许IMAX的3D效果确实明显,但对于普通荧幕而言,除了景深之外这部3D电影毫无亮点,单从技术上来讲,3D就是被用滥了,现在真是什么电影都想3D,你们难道不知道带3D眼镜看很不舒服嘛!不过这次我发现黑框眼镜的下框和镜片之间有一小点距离正好架住3D眼镜的镜框,鼻梁负担减小不少。《追梦》完全冲着偶像去的从来没当成电影。《星空》也是很大一部分冲着片尾去的,前期宣传不够给力,相对《失恋》来说,它是放映期想靠明星口碑来宣传,可惜貌似票房一般。《失恋》完全赢在营销,上映半年前就开始宣传,又抓住人们离不开的爱情和失恋,到各个地方拍城市宣传片,相对于演员的宣传片,虽然普通人的更平凡但更真实,现在什么没见过,就想返璞归真,抓住消费者的心理,铺天盖地的宣传加上光棍节档期,年度最期待票房过亿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《那些年》上映我觉得也能获得不错的票房。看电影就是看人生,人们总爱看在电影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,能产生共鸣的电影的。

2011.11.26黄昏    写于南闵线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